1月14-16日,我校玉米研究所周树峰教授和郭超副教授等4人在昆明参加国家自然基金委(NSFC)主办、云南大学承办的“粮食作物多年生特性的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启动会。
会议由NSFC生命学部农业与食品处李兴峰处长主持,指导专家组由NSFC生命学部主任种康院士、清华大学谢道昕院士、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湖南农科院柏连阳院士、云南大学张克勤院士、NSFC指定专家中国农大孙传清教授、崖州湾国家实验室田志喜研究员、全国杂交稻中心唐文帮教授和云南农科院陶大云研究员构成。云南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科院深圳基因组所、山西农大和我校5家项目承担单位的50余人参会。
会上,种康院士代表NSFC汇报了2024年度自然基金立项和2025年度申报情况,指出重大项目是NSFC的最大类型项目,以符合国家应用基础研究为导向,并强调了NSFC项目支持的新现象、新机制、新载体、新技术和新方法五个“新”标准,以及破“四唯”和培养“识货”科学家的评价体系;此外李兴峰也介绍了NSFC项目设置的新变化。云南大学胡凤益教授代表项目做了总体汇报,指导专家在听取各承担单位的汇报后,就项目的科学问题聚焦、突破点和预期代表性成果等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该项目研究周期5年,总经费2000万元,旨在阐明稻、麦和高粱“多年生特性与产量协调”的关键科学问题。周树峰教授从多年生高粱的资源收集、核心种质创制和关键性状遗传解析等做了系统汇报。团队通过胚挽救和分子标记,打破了野高粱和栽培高粱的生殖隔离,将野高粱多年生基因导入栽培高粱,选育出种植一次可连续收获3-5年、耐旱、耐瘠薄的多年生高粱,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双赢意义重大。
荣廷昭院士(左)指导团队成员周树峰教授(右)开展多年生高粱研究
此前,周树峰团队提交的“我国西南坡耕地多年生高粱新品种选育”项目成果遴选为2024年度农业农村部农业火花技术。据悉,“火花技术”指处于萌芽状态或成长阶段尚无大规模推广,但未来有可能对农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农业科技成果,去年全国仅有20项入选。去年12月,农业农村部科技司还专程来我校调研了唐祈林教授选育的多年生饲草玉米研发与推广应用。
此次多年生高粱NSFC项目的立项,代表着我校玉米研究所对近缘属(大刍草、薏苡、高粱)的研究从基础到应用均走在了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