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求学记】何林芝:勇立潮头,坚定前行

点击数:2024-10-30 13:44:31 来源: 环境学院


何林芝,环境学院环境科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累计必修加权成绩和综合素质测评成绩连续三年位列专业第一,推免综合成绩专业第一。主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项,参与发表SCI期刊论文1篇,曾任大学生体育协会团支部书记和班主任助理,获国家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青年志愿者等20余项荣誉。现已推免至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学海拾贝,思之苗圃育繁花


“最慢的步伐不是跬步,而是徘徊;最快的脚步不是冲刺,而是坚持。”


大学之初,何林芝如同在茫茫大海中漂泊的孤舟,对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感到一片茫然。然而,开学典礼上老师们的殷切希望和优秀学长学姐的保研经验分享,恰似夜空中璀璨的群星,让她在前行中找到一丝光亮。


何林芝犹记得初学《马克思主义原理》之际,只觉其抽象无比,令人捉摸不透,让“理科脑袋”的她着实难以理解。然而,那本考研政治书,整整180页的备考资料,每一页见证了她拿满分、争第一的奋坚定决心。那既是备考的过程,更是她一步步深陷这个学科魅力之中的过程。理科思维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命脉被成功打通,那种豁然开朗、仿佛揭开天灵盖的奇妙感觉,至今记忆犹新。


马克思主义原理认为,“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何林芝表示,科研何尝不是这样?在科研过程中,对一个问题的研究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最初的假设可能在实验中被推翻,需要不断地从实践中总结经验,调整认识和思路,这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的研究方法、技术的出现,对同一科研问题的认识会不断深入和拓展,比如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从单一因素到多因素综合考量,这正反映了认识的无限性。科研就是在这种不断反复和深化认识的过程中逐步向前推进,以追求更准确、更全面的真理。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躬身入世,在不断反思中修正自我;向内探索,用动态的新我代替旧我。人生也是自我完善的“扬弃”过程,最终实现自我认知的螺旋式上升。当我想到这里,心中久久不能平复,意犹未尽。马克思主义原理犹如一座灯塔,在何林芝的大学科研探索与生活之路上熠熠生辉。我理解,唯有把真正的真理掌握在手中,才能确保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提及专业课的学习,何林芝认为融会贯通是关键。犹记得学习《土壤污染与修复技术》这门课程时,近20种土壤修复技术让她应接不暇。后来,她通过串并联的方式将各种修复技术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应用中的影响因素等知识点融在一张思维导图中,让原本分散复杂的知识点变得清晰有序,通过整体把握式的理解方式为知识的应用提供启发。


三年来,何林芝时常在操场看台上练习英语口语,在教学楼走廊间复习专业课。一段段自查的口语音频记录,密密麻麻的专业课笔记,精心梳理的思维导图,仿佛是她在知识海洋中留下的串串足迹。颇为有趣的是,学习过程中她常会在心中搭建两个小人,其中一个宛如老师一般,为另一个小人认真授课。就这样,知识的输入和输出形成循环流,那是自我反思与提升的生动写照。


科研求索,导之以正引前路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何林芝忆起大一初入课题组之时,导师何劲松以其宽广的学术视野对课题大方向进行了精准指引,宛如为她开启了科研探索的神圣大门。此后,何老师更是时常关切她的研究进展,每当她陷入迷茫,导师都会耐心地为她解答疑惑,使她在困惑中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而师兄师姐们,则在具体实验操作方面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悉心指导。记得有一次,师兄师姐一同在她身旁,耐心示范并指导如何刮出一片几近完美的膜。师兄师姐们神情专注,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严谨与细致。他们强调:“出手需快准狠,收尾当平稳缓慢。”只有这样,才能既确保膜的平整度,又保证其均匀度。何林芝将这一操作要领郑重地记录在笔记本上。那一刻,她不禁感叹:“科研人,恰似手艺人!”师姐见状,微笑着鼓励道:“别担心,只要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你一定也能做得和师兄一样好!”


在科研的道路上,何林芝还常常陷入诸多困惑之中,大到课题方向的确定,小到仪器出现故障时该如何处理。每当此时,她都会频繁地向师兄师姐们请教。而他们每一次都帮她找出是哪一环节出现了纰漏,哪怕是最细枝末节的地方,也会耐心地讲清楚,从不敷衍了事。


有一次,何林芝在阅读文献过程中遇到难题,不知道如何筛选出对自己课题有价值的内容。师姐便主动抽出时间,教她如何分析文献结构、抓住关键信息,以及如何对比不同文献之间的观点和方法。师姐耐心地举例说明,让她逐渐掌握了阅读文献的技巧。


何林芝深知,在科研的漫漫征程中,之所以能拥有这般珍贵的经历,完全得益于导师的悉心关怀和精准指导,以及师兄师姐的热忱帮助与暖心鼓励。他们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了她前行的道路,让她在科研的海洋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保研征程,梦之所向扬帆航


“夜色再深,也有被光撕裂的那一刻。”


从今年4月开始准备文书起,何林芝便不敢有丝毫松懈,精心打磨每一个词句,力求展现最真实、最优秀的自己;5月联系导师时,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发出一封封邮件,期待着能得到导师的回应;6月份报名夏令营后,更是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动态;7月份参营,在导师一对一面试、课题组面试、夏令营面试等环节中,她一次次突破自己的极限……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却也见证了她的个人成长。


何林芝仍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参加夏令营面试前的那个夜晚。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积累的专业问题如走马灯般不断闪现,口语表达也在反复斟酌,各种细节在头脑中一遍又一遍地演绎着。她既紧张又期待,紧张于未知的挑战,期待着能在面试中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整个过程中,她不断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各种情况,将个人的有限水平发挥到了极致。最终,何林芝收获了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生态中心等抛来的橄榄枝。那一刻,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的决心。


“山高路远,止不住行者征程;春秋几变,篆刻鲲鹏轨迹。”何林芝表示,特别感恩学校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感恩学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感谢所有教导她的老师们,尤其是导师何劲松老师和班主任徐敏老师,是他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为她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助力她成功圆梦。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她将心怀感恩,牢记环境人的使命,始终保持锐意进取的态度努力奋斗,为环境事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