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学生优标陈梦莹:乐此不疲的“登山”爱好者

点击数:2018-11-05 18:14:32 来源: 生命科学学院

人物简介:陈梦莹,中共党员,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15级学生。大三学年必修课成绩和综测成绩排名全院第一,35门必修课平均成绩91.72分。获国家奖学金、联通奖学金,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校级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等奖励及荣誉20余项。以第二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撰写的CSCD论文与SCI论文均已被收录。现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拟录取为直博生。

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天下柔者莫过于水,然能攻坚者又莫胜于水。初见陈梦莹,便被她温柔大方的气质吸引,水一般的温润恬淡。但深入了解后,就会发现这个北方姑娘坚毅的一面。

“我是一个喜欢折腾的人”,谈起参与全国英语口语测评大赛的初衷,陈梦莹说到。第一次比赛失利使她意识到了自身英语口语的短板。她暗下决心——从头再来,不问结果,从失败中找寻自己进步的方向。于是她开始每天坚持几小时高强度的口语练习,不断规范自己的发音。终于,待到第二次参赛时,她捧回了奖励证书。

除了日常的学习外,实验室亦是陈梦莹的重要阵地。第一次写科研论文的她因为缺少经验而无从下笔,便一连几天没日没夜地拜读其他人的优秀作品,找寻其中的写法和格式规律,不断与指导老师和同小组的师兄师姐共同探讨如何改进。“跟不同的人交流,听从多方面的建议”是陈梦莹的“经验之谈”,“主动出击搜罗信息,踏出狭小空间”更是她成功的“致胜秘诀”。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我喜欢生物,也热爱生物学习,更享受每一次获得知识后的满足”。在大一刚进校时,陈梦莹便已经清楚地规划好大学四年的学习和四年后的去向——继续深造,读研读博。明确的目标,兴趣的引导,加上自身不懈的努力,连续三年,陈梦莹必修课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保持在同专业同年级第一,就连陈梦莹自己也未曾想到。每一次得知消息,她并没有一直沉浸在喜悦之中,而是积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因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长久的成功,就不会让自己有一丝懈怠的机会。”

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陈梦莹极强的自律性和主动性。已经大四的她依旧保持着“主动预习、及时复习、不懂就问和积极探询”的学习习惯,每次的课后休息间隙,都能看到陈梦莹走上讲台虚心求教的身影。“多问,多想,多做”是她学好专业课的“法宝”,也是她一直以来身体力行的学习信条。

“和老师聊天,是一个不断拓宽视野的过程。”陈梦莹第一次找的聊天对象老师是研究农作物的。为了找到两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她便提前了解他的研究方向,不断阅读他已发表的学术论文,还前往该老师的实验室里看了一本相关书籍,充分的准备使这次的谈话氛围十分融洽,更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信息。“聊天过程中,我发现这个老师非常有亲和力,这种亲和让我得以敞开心扉跟他聊天,他没有想象中的高高在上,完全是以一个平等的身份跟你探讨,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我倍受鼓舞。”正是在和老师熟悉的过程中,加入实验室这个想法在陈梦莹的心中悄悄萌芽。

听从我心,无问西东

“我的人生不应受到限制!”这是陈梦莹在谈话中说到最多的一句话。她用她的执着和努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无限可能。

为了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陈梦莹曾担任小班学习委员、团支部书记,院辩论队成员和校展览馆解说团团长等职务。“学生工作丰富了我的阅历和见识,更给了我一个拒绝懒散的理由”。

“所有的阴霾总会过去”,谈起实验室的经历,陈梦莹说到。从一开始惧怕阴暗虫多的老板山到从容镇定的把它作为一个净身修心的绝佳场所。乐观的心态和对科研工作的喜爱让陈梦莹学会“苦中作乐”。繁复冗杂的数据处理,枯燥乏味的植物培养,不厌其烦的组织观察,一次次的实验失败,让这个不服输的姑娘越发坚定和执着。“我要从失败中寻找经验,检验不足,正视不足,改正不足。”凭借着这股信念,由她主持和参与的校级科研兴趣项目顺利结题,并撰写学术论文两篇,项目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和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分别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面对未知,做足准备,保持镇定,大胆相迎。”陈梦莹谈到,清华大学是自己毕业后唯一想要去的学校,在整个申请过程中,她满怀期待,仔仔细细地准备着所有的材料。但是在等待结果时,焦躁不安的情绪就开始在她心中无限蔓延 :“我焦虑到不想做其他任何事情,满脑海想着万一失败了,我该怎么办。”陈梦莹意识到不能让自己胡思乱想,便尽可能多地找老师聊天,找亲朋好友倾诉。在大家的帮助下,她慢慢调整了心态,积极准备其他高校的申请。功夫不负用心人,她还分别获得了浙江大学、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offer。

明年夏天,陈梦莹将带着川农人的自信远赴他乡继续深造,在清华园里,或将迸发出更加耀眼的“生命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