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初秋的校园,迎面走来了肤色各异“老外”同学;走进课堂,见到了“老外”教师正用流利的英文讲解课程;进入报告厅,聆听某一领域见解独特的“老外”专家的讲座;更听说有同学去了欧洲留学,有同学去了美国交流……这些融入川农大生活的林林总总,都让我们感受到校园内的异国风情愈发浓厚,川农大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围绕中心 顶层设计目标明确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国家“双一流”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重大机遇,不断提升学校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加快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步伐。今年7月,学校正式颁布《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计划》),吹响了我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国际化办学的冲锋号。
《计划》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明确提出每年将拿出1000万专项经费来推进“留学川农”计划、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科建设国际化水平、创新人才培养国际化模式、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五大建设任务的开展。依照《计划》部署,未来5年,学校将在学生国际化方面继续支持和鼓励学生赴国(境)外访学的同时,全力打造留学教育品牌,吸引更多留学生来校;在教师队伍国际化方面,实施“走出去”人才培养计划,大力鼓励教学科研人员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教育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在教学国际化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合作办学质效;科研国际化方面,除实施高水平交流支持计划外,还将进一步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积极与国外知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共建研究平台。
明确主体 大力推进学院国际化办学
学院是国际化办学真正的主体,是开展国际化办学的重要基础和主要力量。五年来,率先投入到国际化办学活动的学院从中获取了大量优质资源和渠道,学院办学特色因此得以彰显,学科实力得以提升。
五年来,由学院、研究所负责或参与的外事接待超过700人次,其中650余人次为外国专家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举办学术报告近300场,举办了十余次国际学术会议。学校有出国学习经历的教师有326人,占专任教师总人数27.5%;全校目前共开设12门全英文授课课程,涉及动科院、动医院、经济院、农学4个学院;引智项目33个,引进专家57人次,主要涉及12个学院。其中,动物营养研究所申报的“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入选全国第二批地方高校“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使我校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批“111计划”的地方高校。
在全校国际化办学的浪潮中,经济学院是目前我校国际化办学最成熟的学院之一,经济学院法、英、德三国高校均有合作项目。其中,学院与法国南锡高校的合作已经持续了4年,双方现有交换生合作项目5个。项目开展以来,经济学院累计派出3名教师到法方交流任教,派出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共计82人,累计接收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留学生及交换生70余人;法国校方领导来校访问15次,先后派送30人次来校授课、讲座或开展教学研讨。
“国际化办学的目的在于引入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来倒逼学院本科教学对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等核心要素进行深层次改革创新。”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在学院全英文教学团队教学研讨会上点出了学院大力发展国际化办学的根本意义。随着国际化办学的不断深入,学院已经打造了一支由10名教师组成的全英文教学团队,每年承担交换生和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10余门,课时量达到280小时;搭建10余个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成立留学服务中心,不断健全和细化留学生管理与服务。
锐意进取 不断开辟师生交流新渠道
上周,学校与巴基斯坦信德农业大学签署的双边合作备忘录是我校与巴基斯坦签署的首个校际合作备忘录。双方达成留学生培养和访问学者互派的具体协议,并将共同建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合作研究中心。学校将以此为起点,积极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深度合作新模式。
与信德农业大学的合作只是学校积极开辟师生赴国(境)外交流新渠道的缩影之一。五年来,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芬兰、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36项合作协议,全力推动学校师资队伍和学生的双向流动。
师资国际化既需要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注重教师的“海外经历”,也要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师资水平,努力培养能与国际同行进行平等对话的师资。五年来,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出国学习,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共计派出教师出国(境)人数578人次,聘请长期外教67人次,客座教授3人,外籍博导2人,开展国际合作项目68项。
学生的国际化也并非简单地进进出出、飞来飞去,而是要注重派出学生的实际成长与留学生的教育质量。研究生层面,我校坚持以“一流大学、一流学科、一流导师”为衡量标准,5年间派出研究生超过400人,其中超过150人进入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本科生层面,无论是交换生还是国(境)外实习项目,学校均定期跟踪学生在外学习与生活情况,并要求学生回校后及时总结、分享自己的见闻与收获;留学生方面,学校每年在校学习留学生从2012年的3人增加到2016年的80人, 培养层次也从最初单一的语言生增加到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语言及短期交换生。
精准发力 提高合作办学质效
作为国际化办学的特色项目之一,我校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办的中美草坪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2017年6月结束,共培养双学位学生211名。中美草坪是有效融合了优质教育资源,不仅推动了我校相关专业的师资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建设、教材教法改革,更是培养了一批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和好评的草坪管理人才。
“密西根州立大学草坪专业全球知名,被誉为美国高校中草坪科学领域‘北方三强’之一,”草业科学专业负责人、中美草坪项目中方联络人孙飞达介绍到,“中美草坪的合作办学项目大力促进了草学专业的发展,使之由一门课程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课程设置更趋于合理,丰富了教学管理经验。”通过合作办学,美方已为我校派遣专业教师100余人次,赠送了课件15套、教材15部,草坪管理设备13台(件)、培训教师35人次,本校30多位教师、150多名研究生通过听课和学术报告与密西根州立大学教师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促进了师资培养及合作项目研究。草学学科也一路高歌猛进,2012年草学学科在全国30多个一级学科排名第五,仅次于排名之前的4个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实验室。
在人才培养方面,项目班同学就业率100%,就业质量高,约1/3的学生在国外知名高校和国内985、211高校继续深造。中美草坪的首届学生之一,黄楷同学尚未毕业就被国内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选定。除了黄楷,还有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继续深造的费比同学,有为高尔夫美国巡回赛工作过,后到我校农学院读研的汤颖子同学,更有如同胡婧一般,在国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任职。
营造氛围 校园文化增添异国风情
留学生的数量与教育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开放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标志之一,积极科学地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无疑是推动高校国际化的重要因素。五年来,学校相继招收了来自法国、巴基斯坦、加纳、摩洛哥、日本、塞内加尔、美国、印度、贝宁、尼日尔、德国、泰国、刚果、意大利、乌兹别克斯坦等20个国家的留学生130余人次,学历留学生与短期进修生各占50%。在学校老师精心培养下,留学生的研修成效初步显现,五年间留学生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数超过12篇,其中林学院生态学专业硕士研究生Meta Francis Justine Sindani发表SCI论文三篇,累计影响因子7.1;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Muhammad Jameel发表SCI论文两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5.008;首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的博士留学生Abbas Ali Chandio更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期刊上累计发表14篇学术论文。他们三人共同被评为我校首届优秀留学生。
留学生在学习语言或专业课的同时,学校也积极邀请他们参加学校的各类演出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留学生的校园生活。来自意大利佩鲁贾大学的交换生Jessica刚到我校食品学院不久,就被邀请参加学院中秋节制作月饼的活动。初次体验自己做月饼的Jessica兴奋不已:“中国的中秋节让我想起西方的复活节,那一天我们也会一家人在一起吃蛋糕,这跟中国中秋一家人在一起看月亮、吃月饼很相似。不过西方的蛋糕多由工厂制作,手工月饼让我感觉更有趣。”
今年的迎新晚会舞台上也第一次有了留学生的身影,6位留学生带来的非洲鼓和英文歌曲演唱两个节目收获掌声一片。据悉,本月底国合处还将举办大型的国际美食节活动,届时将邀请全校留学生制作各自的家乡美食供大家品尝,以此来促进留学生和在校同学们的文化交流。
随着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不断融入川农大家庭,学校也相应出台了《四川农业大学境外来校学生管理工作章程》、《四川农业大学留学生手册(双语)》等11个管理细则,积极推动学院管理、导师管理与留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机融合。
学校在过去的五年中不断探索,已在原有基础上形成了国际化办学的雏形;未来五年,川农大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快国际化办学推进进程,不断提升“朋友圈”的国际范儿,用更丰富、优质的国(境)外优质资源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