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举行青少年科学启蒙活动

点击数:2018-05-22 09:01:11 来源: 动物科技学院

5月19日,动物科技学院的实验室里迎来一批稚嫩的“研究生”。雨点淅淅沥沥地从屋檐落下人群在6教动科楼前聚集起来。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畜禽遗传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迎来了它的第一批访客——一群平均年龄10岁左右的小学生们。他们凭借对科研、对实验操作的好奇,作为“2018年实验室公众开放活动”的第一批访客开启了他们对科研的探索之旅。

初到实验室,兴奋难耐

这批“研究生”兵分两路先后来到各种畜禽动物的实验室,在真正的研究生的陪同下,开始了对实验室的探索。

“这个是什么东西啊?”小朋友韩悠悠指着移液枪兴奋地喊道。

一进入实验室,所有的小朋友都变得像福尔摩斯一样,眼睛睁得像放大镜一样,仔细地观察着实验操作台上摆放的各种仪器设备。有的猜测PCR仪器上的小孔是用来煎饼子的,有的断言水浴锅是用来煮鸡蛋的。

大家五花八门的推断,在实验室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才慢慢地变得清晰。

“这是我第一次到实验室里来,但是感觉学到了好多知识啊!”小朋友许悠然激动地说道。

实验室介绍员博士生刘瑞、硕士生周瑞通过时下热门的小猪佩奇为引导,教授了“研究生”们如何辨认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大家在感叹生命形态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在认真地吸收刚刚学到的知识。

动手操作,微观看世界

实验室的讲解员考虑到“研究生”们知识层面的局限性,也安排了富有趣味且操作简单的实验项目以供体验。

“研究生”们来到显微镜操作室,学习如何正确操作普通光学显微镜,并细致观察各种切片,例如:小鼠输卵管上皮切片、头发丝切片等等。

“哇!巧巧你来看看我这个!”“研究生”何润怿通过显微镜准确找到小鼠输卵管上皮结构后,向旁边的“研究员”描述着图像,“好清晰啊,好像是动物细胞吧,没有细胞壁诶。”

实验操作不仅仅让小朋友们大饱眼福,更让各位家长们也得以机会感受微观世界。

“过了高中生物课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碰过显微镜了,这种感觉好怀念啊!”陪同参观的家长也开始重温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把自己的头发丝扯下来压片制成切片后,细心地观察起来。

科研路,漫漫长,科研精神可培养

结束第一项实验操作后,学院为“研究员”们还安排了一个秘密环节供长期参与。大家自觉有序地排在实验室门口排队,但也忍不住张望,期待何时才能领到自己的蚕宝宝。

“这个养蚕啊,大家一定要注意,要随时保持它的一个干净的环境。你也不喜欢整天都和你的粪便待在一起嘛!”研究生师兄的讲解让所有同学哄堂大笑。

大家看着自己手中的蚕宝宝,嚷着爸爸妈妈赶紧找到足够多的桑叶,要让蚕宝宝都健康成长。

自打领了自己的蚕宝宝之后,小朋友们无一例外地都不愿意将蚕宝宝交给自己的爸爸妈妈保管,刚出实验室两步就低头确认一下自己的蚕宝宝是不是还活蹦乱跳的。

养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经过一、二、三、四、五龄不断的变化,才有机会结成蚕茧。而要想得到高质量水平的蚕茧,则更需要饲养员的贴心照顾了。

“养蚕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操作,操作难度不大,但需要的是小朋友们的用心。”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兼团委书记何勇老师说道,“通过养蚕可以培养小朋友们的耐心和细致度,这不仅仅是对我们自然科学学科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对我们小朋友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的。”

本次川农大动科院的“实验室公共开放”活动将从5月19日起持续开放7天,对全社会公共开放。通过让平常的上班族、受教育者近距离地接触科研,让更多的人感受科研的魅力。“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要教给孩子们知识,其实更是想教给大家一种科研的精神,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何勇老师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

家长和小朋友们都对各种实验仪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研究员”们正通过图片仔细辨认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的结构区别

实验操作不仅让“研究员”们大开眼界,爸爸妈妈们也来过个瘾